减少室内灯光眩光的关键,是在保证照度充足的同时,让光线“被看见”而不是“被直视”。眩光(Glare)是照明设计中最常见也最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它不仅影响视觉舒适度,还会导致视觉疲劳、注意力下降甚至头痛失眠。下面从眩光的成因、类型、控制原则、设计方法和不同空间策略等方面系统分析如何在室内照明中有效减少眩光。
一、眩光的本质
眩光指视觉范围内亮度分布不均,特别是某一高亮光源与周围环境形成强烈对比时,导致视觉不舒适或视觉能力下降的现象。它可分为以下几类:
1. 直接眩光
来自灯具本身的强烈亮度,例如裸灯泡、明装射灯、低悬吊灯等。
2. 反射眩光
来自地面、墙面、桌面等光滑表面的镜面反射。常见于光亮办公桌、电脑屏幕、玻璃橱窗等。
3. 对比眩光
由亮暗反差过大引起,比如明亮灯具与昏暗背景形成强烈对比。
4. 顺光眩光
当视线方向与光照方向一致时,眼睛直接面对光源,造成刺眼。
眩光的影响不仅是短暂的刺痛感,还会引发瞳孔过度收缩,使眼睛难以聚焦,从而降低工作效率和视觉清晰度。
二、眩光的影响因素
1. 光源亮度:灯具的发光强度越高、发光面越小,眩光越明显。
2. 视角关系:光源位于视线附近(尤其是视线15°以内)时更易产生眩光。
3. 背景亮度:背景亮度过低会放大灯具的明亮感。
4. 反射条件:地面或墙面反射系数过高会产生二次眩光。
5. 视觉任务类型:阅读、绘图、手术等精细视觉任务对眩光更敏感。
三、减少眩光的基本原则
1. 降低光源表面亮度
通过扩散、遮蔽或反射方式减少直接入眼亮度。
2. 控制灯具布置角度
避免光线直接进入视线区域,灯具应避开眼睛视线方向。
3. 平衡亮度对比
增加背景亮度或间接光比例,减小亮暗对比。
4. 使用反射或漫射照明
让光线通过墙面、天花反射后进入空间,使亮度过渡柔和。
5. 防眩设计与遮光附件
使用格栅、扩散罩、深防眩灯具等结构性设计手段。
四、设计层面的防眩措施
1. 选择合适的灯具
深防眩筒灯:光源后退入灯腔,光线通过反射杯或遮光罩出射,视角中难以直接看到光源。防眩角应≥30°。
格栅灯具:采用黑色蜂窝或微格栅结构,限制光线扩散角度,减少直射光。
带扩散罩的面光源:如线性灯、面板灯,可均匀发光、亮度柔和。
光纤与隐藏式灯带:光线通过反射面间接照明,避免光源入眼。
2. 控制灯具位置与角度
尽量使灯具位于视线15°以上的角度范围; 工作台上方灯具与视线应错开,避免顺光方向; 避免将射灯直接对准坐姿或站姿方向。
3. 优化亮度分布
眩光往往来自亮暗对比过大。可通过以下方式改善:
增加背景照明,让墙面、天花保持一定亮度,形成平衡视觉;采用层次照明设计:基础光、重点光、氛围光相互协调,避免单一光源主导。
4. 材质与反射控制
墙面、地面、桌面应选用哑光或低反射材料;办公桌台面反射率宜控制在20%–50%;避免高光亮漆、玻璃幕墙正对灯具。
5. 使用遮光与扩散装置
安装扩散罩、磨砂玻璃、光学膜,使光线柔化;对重点照明可加装蜂窝网格或防眩圈,限定出光角度;对电脑屏幕上方灯具可加遮光挡板防反射。
6. 合理控制照度水平
即使防眩做得再好,过高的照度仍会造成视觉不适。应根据空间功能设置适宜亮度:
卧室、休闲区:100–200 lx
办公、学习区:300–500 lx
商业展示区:500–800 lx(重点光可更高)
合理的照度分配能让人眼舒适地适应环境亮度。
五、不同空间的防眩设计要点
1. 办公空间
避免灯具直接映射到电脑屏幕;
灯具应与桌面垂直方向呈30°–45°角布置;
选用UGR(统一眩光值)<19的灯具;
采用间接照明或格栅面板灯。
2. 家居空间
客厅与卧室宜采用隐藏式灯带、反射光或低亮度筒灯;
餐厅吊灯避免裸灯泡,使用磨砂灯罩或织物灯罩;
卧室床头灯应遮光设计,避免平躺时直视光源。
3. 商业空间
橱窗照明宜用斜向光,避免顾客视线直射灯具;
展示重点光要控制角度与亮度比,一般不超过5:1;
使用黑色防眩罩或格栅结构隐藏高亮光源。
4. 医疗与教育空间
医院、教室照明需高均匀度与低眩光,UGR应≤19;
教室黑板照明应采用专用黑板灯,避免反射眩光;
医院病房灯具应采用漫射柔光罩,减少直射。
六、设计评估与测量
专业照明设计通常通过UGR(Unified Glare Rating,统一眩光值)评价眩光程度。一般控制标准为:
办公室、教室、病房:UGR ≤ 19
商业展示、零售:UGR ≤ 22
家居休闲区:UGR ≤ 22–25
在实际设计中,除了UGR数值控制外,还应现场观察:从不同角度与高度查看灯具是否刺眼,光线是否柔和、反射是否明显。
七、总结
减少室内灯光眩光,不仅仅是“装个防眩灯”,而是一套系统性的设计思路。其核心目标是——让光成为空间的语言,而不是视觉的负担。
要做到:光源隐于结构之中;亮度柔和而均衡;照度充足而不过分;视线清晰而不刺眼。
真正好的室内照明,是当你走进房间时,感觉空间舒适温和,却几乎找不到光源的存在。那时,灯光已经完成了它最优雅的使命——照亮世界,却不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