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松溪大布村文化生活空间

日期:2024-10-24

大布村是位于福建与浙江接壤山区中的一个古朴村落。村落沿松溪而起,浙闽水路航运留下了村落伸向河道的码头步道。如今沿河一线的建筑仍基本保留历史旧貌,记录着未曾间断的历史痕迹。本项目是针对其中一组进行的更新与改造,力图在尊重和保护历史痕迹的同时,以新的结构与空间形式,探索传统村落中的当代空间价值。

不同于收储资产并进行功能置换的常见开发逻辑,本项目是政府出资并主导的闲置宅院自主更新。这种模式下宅院权属与功能不变,仅以租赁的形式交由政府统一更新,并作为乡村公共空间使用管理。这种方式增强了更新的可操作性,但权属与功能的模糊状况亦造成了设计与建设的复杂和矛盾,加上成本有限,而施工又以经验建造为主,这使本项目成为始终围绕乡村状况的“乡村制造”,它既是挑战,又具有启发性。

由于重建后的建筑理论上仍属于上述不同人家,根据乡村习俗,各户间的边界仍须以墙体或地台等永久性构件的形式标记。这使得改造设计既要打破边界将建筑群落作为整体考虑,亦须保证边界的位置和几何关系在更新后的空间中以可被识别的方式呈现。这使得建筑空间须在自然边界几何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空间秩序并考虑空间的组合与形式,最终形成不寻常的空间复杂度。这种复杂背后是乡村产权的自然形式,其本质则是村落的空间尺度与肌理,这使空间哪怕是全新建造,也不会成为村落中的异质。

改造围绕新与旧的关系展开。既有建筑群落分为南北两部分,南侧以零碎的宅院构成,北侧则是夯土封火墙围合中的三路大宅。夯土墙,木构青瓦的建造体系形成了群落的传统风貌,但无论从形制,工艺或历史的视角看,这些建筑格外普通日常,不构成特殊的保护价值,加之破损坍塌情况严重,若采用历史风貌修缮如旧的方式将变成仿古新建,并不必要也并不恰当。因此总体的改造策略变为基于现状保护保留有价值的构件,并以新结构连接整合,形成新旧交织的空间体验。

我们采用了垂直生长的更新策略,在完整保留这些建筑片段的基础上,以垂直向上的新结构构筑的全新屋顶。此屋顶结构本身既是一层漂浮在木构墙顶之上的敞开式空间,坡顶披檐之下,横向展开的山水景致和错落的屋顶纳入视野;屋顶结构之下,厅堂空间的木构架被完整保留,屋顶空间地面顺木构檩条的位置和标高,做出面向景观供人席坐的条板大台阶,木构与新结构通过台阶的错落嵌合一体,还原木构支撑屋顶的结构力感,保留了厅堂的空间重量,而从缝隙中透露的道道光影提示结构与空间的重构,将当代体验结合进历史氛围,促成新旧交织的化学反应。

转载说明:文章及图片内容来自于网络,主要用于网络学习与分享,不涉及任何商业用途;所有照片、设计图形、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有版权或相关的权益争议,请联系埃素灯光设计(联系电话:0755-26813057)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