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设计@褪黑素

日期:2020-09-17

照明设计@褪黑素---埃素灯光设计分享。
  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度的物质满足,丰衣足食后的人们对生活品质、环境质量、身心健康有了高度的重视。
  照明科技的发展扩张了白天到晚上的时段,改变了古时候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规律。那么现阶段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平衡生物钟与外界光照、时间周期

的关系呢?
  科学家研究显示,人的生物节律是与昼夜交替相吻合,随着昼夜交替,褪黑激素分泌和抑制相互交替,形成了白天工作,夜间睡觉休息的自然规律。究其缘由发现古时候夜幕降

临后,光刺激减弱,松果体合成褪黑素的酶类活性增强,体内褪黑素的分泌水平也相应增高,在凌晨2-3点达到高峰,因此夜间褪黑素的分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睡眠的质量。因为

人体中的褪黑素与光线控制有关,晚上光线弱,褪黑素分泌就会增多;反之,光线强的话,褪黑素分泌则减少。
  据《每日邮报》报道,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表示,睡前使用电脑或手机可能影响褪黑激素水平,进而影响睡眠,其中青少年最容易受影响。研究发现,睡前只要使用2

小时带有背光显示屏的电子产品,就可导致褪黑激素被抑制22%。
  褪黑素,又称松果体素、褪黑激素、褪黑色素、黑暗荷尔蒙。是由脑松果体分泌的一种激素,储存在松果体内,交感神经兴奋支配松果体细胞释放褪黑素。褪黑素的分泌具有明

显的昼夜节律,白天分泌受抑制,晚上分泌活跃,能缩短睡前觉醒时间和入睡时间。另外,褪黑素有强大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活性和清除自由基抗氧化能力,可能会成为新的抗

病毒治疗的方法和途径。褪黑素最终在肝脏中代谢,肝细胞的损伤可影响体内褪黑素的水平。
  埃素灯光设计致力于研究健康照明光环境,充分运用这一生理现象,广泛应用于特殊作业环境,睡眠障碍等应用场景。也充分拓展这也原理在照明领域的深层次运用。
  比如,在夜间长时间、绘图、精细加工、航海驾驶室等长时间视觉作业区,我们可以选择色温4000K--5000K的白光LED作为常规照明,每隔一段时间可以变化色温更高偏蓝光的

LED,以抑制褪黑色素的产生,减缓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再比如,在卧室、休息室、休闲场所的照明采用色温为2400K--2700K的暖光LED,降低照明灯具中的蓝光部分,以促进褪黑色素的产生,提高睡眠质量。
  褪黑素的分泌与外界光照的时长、强度有很大的关系,研究发现夜间褪黑素大量分泌,可达白天的5-10倍。因此合理控制夜间照明的照度值及照明时长对身心健康有很大帮助。
     埃素灯光设计摘录,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