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咖啡馆的户外空间营造温馨的环境,照明的核心思路是:
让光像温暖的邀请,让人从街上看过去就想走进来,并在坐下时感到被光包裹而不是被光照射。
我会从光的色温与氛围、光的布置层次、光的亮度与舒适度、光影细节、季节与时间的适配几个维度来拆解。
一、色温与氛围——温暖色光是基础
1. 色温范围
2700K–3000K是最佳区间,偏暖黄,让皮肤和木质家具的色泽更柔和。
如果想在冬季更温馨,可用2500K的暖光(类似烛光效果)。
2. 光色一致性
户外灯具色温一定要统一,否则会显得杂乱且破坏氛围感。
装饰灯串、壁灯、草坪灯的光色保持一致,即便款式不同也会显得整体。
二、布置层次——营造空间的“光场”
1. 头顶氛围光
灯串(Edison灯泡串)悬挂在用餐区上方,亮度不高,但形成视觉顶界限,让空间有围合感。
如果是有棚或伞,可以在骨架内嵌暖光灯带。
2. 中位柔光
壁灯、立式落地灯或小型灯笼沿着外墙或栏杆布置,形成面光,减少阴影,让人脸表情更柔和。
3. 低位点缀光
在花盆、地面边缘或台阶用暖色埋地灯或小射灯照植物或立面,增加层次。
低位灯光还能自然勾勒出用餐区域的边界,让人有“被呵护”的感觉。
4. 桌面微光
每张桌子上放一盏小型暖光台灯或烛台(真火或LED蜡烛),让桌面成为视觉焦点。
三、亮度与舒适度——让眼睛放松
1. 亮度适中
总体照度控制在100–150 lux左右,既能看清食物,又不会刺眼。
桌面照度比周边略高,让顾客更专注于交谈和餐点。
2. 避免直射与眩光
灯具加装磨砂罩或使用磨砂灯泡,让光柔和散开。
灯串高度要在顾客视线以上,避免刺眼。
3. 光线均匀过渡
室内与户外的亮度差不宜过大,让顾客从室内走出来时不觉得突兀。
四、光影细节——让温馨更有故事感
1. 植物与灯光互动
用暖光射灯打在灌木或攀藤植物上,光影交错能增加浪漫感。
2. 立面洗光
用柔光灯从下往上洗墙,可以让咖啡馆外墙在夜里更有质感和辨识度。
3. 动态光的节奏
不必闪烁,但可以有微弱的呼吸效果(如烛光闪动),让人觉得光“活着”。
五、季节与时间适配——随时都温馨
1. 夏季
用略高色温(3000K)和更轻盈的光,避免过热感。
加强树荫、伞下等位置的柔光,让空间清爽又亲切。
2. 冬季
用低色温(2500K–2700K)和更集中的光区,让人产生依偎感。
搭配取暖器光(红橙色)和毛毯,让光与温度统一。
3. 不同时间段
傍晚开启顶灯串和墙灯,深夜降低亮度、保留桌面小灯,营造私密静谧的深夜咖啡感。
核心理念
光要温暖、分层、有边界感
桌面是视觉中心,周边光为陪衬
光影细节与植物、立面、家具结合
亮度差柔和过渡,让顾客放松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