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会所照明设计中,强调尺度与层次感,核心在于通过光影手法使空间比例更具张力,并让不同功能区在统一氛围下展现差异化。会所往往兼具休闲、社交、展示等功能,照明既要奢华大气,又要舒适宜人。下面从几个方面展开:
1. 总体思路
尺度感:通过照明凸显空间的纵深与高度,使大空间更显宏伟,小空间更显精致。
层次感:通过主光、辅光、装饰光的组合,形成明暗对比和纵向层叠,避免空间“平光化”。
氛围性:在满足基础照明的同时,利用光色、光影变化创造体验感,让客户在不同区域感受到不同的心理暗示。
2. 不同尺度的照明策略
(1) 大堂/接待区
尺度强调:利用顶面大面积的均匀面光或隐藏线性灯,强化挑空高度;再通过立面洗墙灯,拉伸纵向感。
层次塑造:在中心可设置艺术吊灯作为视觉焦点,下方重点照明与周边柔和背景光形成对比。
效果:既有“仰望感”,又避免空间过于空旷单调。
(2) 走廊与过渡空间
尺度延伸:连续线性灯或地脚灯形成导向性光带,增强纵深感。
层次过渡:通过顶面灯带+壁面洗光,形成轻微明暗差,提示从一个功能区过渡到另一区域。
(3) 多功能厅/宴会区
尺度感:利用可调控吊顶灯具,提升或压低空间氛围。亮度提升时,空间显得开阔活跃;亮度降低并局部聚焦时,空间更亲密。
层次感:天花主光+墙面洗光+局部点缀光,构成三层光,适合不同活动需求。
(4) 私密洽谈区 / 包间
尺度收缩:顶部光弱化,利用吊灯或台灯,形成“小范围光圈”,让空间更私密。
层次表现:在背景墙或装饰面上增加低亮度洗光,避免单点光源造成的压抑。
3. 照明手法的层次营造
1. 主光:保证功能性和整体亮度(如顶面灯带、筒灯)。
2. 辅光:强调空间边界(如洗墙、线性灯、壁灯),让空间产生纵深感。
3. 重点光:突出艺术品、家具或水景等,形成视觉焦点。
4. 装饰光:吊灯、落地灯、灯带,既是照明工具也是艺术装置。
通过这四层光的叠加,空间由“单一平面”变为“层层递进”,从而带出尺度感与层次感。
4. 色温与材质的配合
大空间:中性偏暖(3000–3500K),既显得大气,又不会过冷。
私密区:暖色光(2700–3000K),营造放松氛围。
材质呼应:石材、金属面用定向光强调质感;木材、布艺用柔光增加温润感。
5. 智能与动态照明
动态调节:通过智能系统,根据活动(会议、宴请、酒会)自动切换照度与色温,空间尺度感随氛围调整。
场景联动:灯光与背景音乐、投影等互动,强化空间层次的多感官体验。
总结
在会所中,照明要通过 纵向拉伸(高度感)、横向延伸(深度感)、局部聚焦(焦点感) 来凸显尺度;通过 主光—辅光—重点光—装饰光 的多层次叠加来营造层次感。最终效果是:大空间显大而不空,小空间显小而不压,功能分区清晰,氛围变化丰富。